Connect with us

觀點

孫興杰:瓦格納事件與可能的戰後秩序前景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俄羅斯僱傭軍瓦格納集團領導人普里戈任「兵變未遂」,引發全球關注。該事件雖很快平息,對戰場態勢的影響似乎也未體現,但不代表這只是意外,毋寧說是俄烏戰爭在16個月後進入一個臨界點。於戰爭膠着,尤其是烏克蘭軍隊6月初開始反攻的態勢下,瓦格納事件造成巨大衝擊,類似一次潰壩。該事件如同一滴水,映照出俄國複雜斑駁的世界,是俄國系統性風險的一次暴露。

一、關於瓦格納事件的所知與未知

瓦格納事件前後不過一天時間,轉瞬即逝。即便在社交媒體時代,這事件的前因後果依然有諸多謎團。我們所知的未必是全部,而未知的可能會慢慢浮出水面。很難斷言,這事件會帶來何種後果和影響,但已造成的衝擊也多有呈現。

第一,這事件該如何定性。普里戈任堅持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義行軍」,並不針對普京和俄國政權,而是針對俄軍高層,尤其是防長紹伊古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普里戈任不止一次通過社交媒體,指摘甚至謾罵俄軍高層。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俄國所有僱傭軍要在7月前與國防部簽署合同,這意味普里戈任將喪失對瓦格納這一具戰鬥力的武裝力量的控制。

從普里戈任的角度看,這事件是瓦格納與俄軍之間的矛盾爆發,他不敢或不能針對普京本人,因瓦格納也是服務於普京的軍隊。某種程度而言,俄國有些像軍事封建主義,除國防軍外,還有瓦格納這樣的僱傭軍及車臣領袖卡德羅夫指揮的地方武裝。普里戈任向莫斯科的「行軍」,被普京定義為「武裝叛亂」。更甚者,普京非常罕見地將這事件與1917年的歷史聯繫一起。那一年,沙俄帝國崩潰。因此普京對瓦格納事件的定性,反映出他本人的震驚甚至恐慌。

第二,普里戈任在這事件的角色。他已成為攪動俄國局勢的一個關鍵人物,其口沒遮攔的風格及蠻幹做法,將俄國軍政格局捅出一個大窟窿,讓外界能一窺俄國密不通風的決策過程。首先,普里戈任公開否定俄國特別軍事行動的合法性,他不承認頓巴斯地區發生了種族滅絕事件。這意味即便普京被蒙蔽,也不能減輕普京在重大戰略決策上的重大失誤。

其次,瓦格納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於俄國境內長途奔襲近800公里,幾近兵臨莫斯科城下。過程中,瓦格納擊落7架俄國飛機。普里戈任聲稱,瓦格納給俄軍樹立了榜樣,倘特別軍事行動最初由瓦格納執行,可能一天就結束了。瓦格納在俄境內幾乎未遇阻力,足以顯示俄軍本土防禦體系存在巨大漏洞。莫斯科是否有足夠力量在第一時間抵擋瓦格納,還是未知數。普里戈任的行動,實際上是對俄軍事防禦體系的一次極限施壓,但他遠沒有做好「跨過盧比孔河」的準備,最終在6月24日接受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調解,這也引起部分瓦格納士兵不滿。

第三,普京在瓦格納事件中沒有表現出殺伐決斷的「硬漢」氣概。就如何處置瓦格納,普京總統可說是一天三變。從最初嚴懲叛亂分子,到接受調解、不再追究瓦格納士兵的責任,甚至認為瓦格納指揮員和士兵都是愛國者;最終對瓦格納及相關人員的清洗,可能將不可避免。究其本質,瓦格納事件是普京過去20年構建的權力體系出現「畸變」的表現。普京通過分而治之,建立了以他本人為中心的忠誠-庇護體系。這體系在平時可能沒什麼破綻;但在戰時,這種封閉性、排他性的小集團,就難以應對系統性的風險和挑戰。瓦格納和普里戈任本就是普京權力體系一分子,尤其是普京宣稱過去一年來,瓦格納從政府拿了近10億美元。這進一步證實瓦格納並非什麼真正的僱傭軍,而是普京權力體系的非正式組成部分。

瓦格納寄生於普京權力體系,最終卻走向反面。普京未選擇強力彈壓,其中原因或許是不能,也可能是不願;惟無論如何,都破壞了普京的「硬漢」形象,不是能夠掌控一切,而是連瓦格納都難以控制。若瓦格納和普里戈任不受懲罰,那其他人和組織的野心或會如野草一樣生長。普里戈任再次發聲招募士兵,而且瓦格納沒有跟國防部簽署合同。當然,也可能是盧卡申科在調解過程中有些不為外界所知的條款。

第四,俄國軍政關係出現的漏洞。軍政關係是現代國家的權力基礎,瓦格納事件顯示出在普京權力體系下,不同軍事力量之間的矛盾乃至衝突。在戰爭期間,俄國不同軍事力量的矛盾壓倒了俄國與外部的矛盾。普京在平衡不同軍事力量關係的過程中,面臨更多棘手挑戰。普京會信任哪一支力量呢?依靠忠誠而非制度,如何運轉一個如俄國這樣的領土大國呢?

第五,俄白關係因瓦格納事件可能在發生變化。某種程度上,俄白關係凝結到了普京與盧卡申科之間的私人關係。盧卡申科一直處於從屬性的地位,其表現包括俄國戰術核武部署到白俄。瓦格納事件為盧卡申科提供了展現自身獨特地位的機會,普京身邊朋友沒有一個如盧卡申科一樣,避免了一場流血衝突。事後盧卡申科非常詳細地講述如何「擺平」普里戈任的過程,還披露普京在事發後沒有打通普里戈任電話等信息。盧卡申科為普里戈任提供了一座廢棄軍事基地,瓦格納到白俄,也是得到盧卡申科背書。如此看來,在普京、普里戈任之間,盧卡申科佔據了重要位置,這必然會影響普京與盧卡申科的關係。

第六,瓦格納事件進一步削弱了俄國對周邊國家的威懾。普京在第一時間與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話,其動機可能是複雜的。另外值得關注是在上合峰會致辭中,普京以呼籲托卡耶夫加強俄哈合作作為結語,頗令人玩味。

二、俄烏戰場的攻守易勢

瓦格納事件對俄烏戰爭態勢會造成什麼影響?從事件本身來看,因時間短暫,對前線部署未造成直接影響,無論北約還是烏克蘭,都確認沒有得到更好的反攻機會。即便如此,俄烏戰場已發生靜悄悄的變化,即攻守之勢已轉換,俄方處於守勢,而烏國已進入反攻階段。瓦格納事件發生在俄烏攻守轉換之際,其影響是潛在的,但也是深刻的。

第一,烏軍已進入反攻階段,即使反攻勢頭不如預期,但俄國也確認自己處於守勢。從俄烏戰爭形態變化來看,已進入到下一個循環。俄軍進攻階段,從高科技閃擊戰變成二戰式火炮對攻,再到一戰式的塹壕戰。經過一段相持(以巴赫穆特最為典型)後,烏克蘭發動反攻,從塹壕戰到火炮,在得到遠程導彈和戰鬥機後,烏軍反攻作戰樣式也會升級。

第二,歐美對烏國的支援,因瓦格納事件而進一步強化。事發後,歐美在尚未搞清內情之際,幾乎同時表達了對烏國的支持不會改變,美國則持續增加對烏的軍事援助。瓦格納事件暴露了俄國存在的結構問題,進一步增強了烏克蘭取勝的前景。澤連斯基進一步確認烏軍的目標就是勝利,這意味烏軍將收復克里米亞半島作為獲勝的重要指標。瓦格納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澤連斯基的談判立場和議價能力,要求北約邀請烏國加入。

第三,瓦格納事件前夕,烏克蘭重建會議召開。雖戰爭未結束,惟歐美等援烏聯盟已在構思烏國重建問題,這與去年七國集團峰會形成呼應,即可能的勝利一方在籌劃未來的戰後秩序。

第四,瓦格納事件暴露了一個各大國沒有言明卻十分關注的議題,即俄國的核安全問題。俄羅斯是世界核大國,一旦國內出現「黑天鵝」事件,如何保障世界核大國的核武(核按鈕)安全,是各國及國際社會要考慮的問題。另外,扎波羅熱核電站的安全也是令人擔憂的問題,其危險性可能超過核武。

三、需考慮戰後秩序圖景

俄烏戰爭終歸會結束,就目前態勢來說,戰爭會有個結果,而非一個沒有結果的停戰狀態。參考歷史經驗,維也納和會建立了一個歐洲五強協調機制,保持了歐洲大陸較長時間和平,至少沒有發生歐洲範圍內的大戰;而凡爾賽和會建立的戰後秩序,不過是大戰之間的休戰。俄烏戰爭後,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戰後秩序呢?

第一,戰後秩序中俄羅斯處於何種地位或扮演什麼角色,是值得關注。這場戰爭如被視為「長冷戰」的終結,意味着冷戰最終還是以一次熱戰來終結。俄國實力和地位進一步被削弱,但未來的戰後秩序要接納俄國,這是個需深入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第二,中歐地緣政治發生結構性和歷史性的變化,波蘭、烏克蘭等國崛起,使中歐地區不再是無脊椎的破碎地帶。從歷史上看,中歐一直處於帝國邊緣地帶,幾個帝國爭雄,導致邊界不斷變化,難以建立穩定的政治秩序。中歐地區可說是個巨型巴爾幹半島,從一戰、二戰到冷戰乃至當下的俄烏戰爭,都在此爆發。戰後烏國進入歐盟,這意味歐盟的權力結構將從以布魯塞爾為中心(法德軸心),轉向西歐和東歐兩個權力中心。當然,這一結構變化的前景也可能會阻礙烏國入盟。

第三,與二戰後不同,當下世界已是單一國際體系的世界。俄國的衰落,意味中美歐俄構成的大國戰略體系可能朝着中美歐印轉換。戰後秩序的重建,也將反映出全球權勢結構變化的新趨勢。

作者是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孫興杰]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