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黃穗:兒童健康成長的「太多」和「太少」

發佈於

【明報文章】育兒難,欠經驗又沒培訓,更不得辭職轉工,難道是「愈難愈愛」?但關乎自己子女,卻又會變得「愈愛愈難」!

我和同事們觀察到一些教養孩子的疑慮——

(1)「太多大人,太少細路」。往往要孩子扮大人、提早做大人,結果孩子一是很「BB」,一是很大人,沒有了「兒童」這階段應有的狀態和心態,失卻了童真,沒有了童趣。他們不再是充滿好奇、喜歡幻想、無憂無畏,因為我們要求他們「坐定定、乖夾靜」!

(2)「太多我,太少他」。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在擴闊還是收窄?懂不懂顧及其他人?那個「他」只是用來比較和競爭的對象?有否他時、他地和他種的視角?這「otherness」可是環保的關鍵。

(3)「太多熒幕,太少寂寞」。熒幕上癮的孩子,習慣「用無聊的來充塞無聊」,滿足於單向的表達發泄,逃避雙向的溝通。不能靜下來獨處,他便需要不斷追求熱鬧,或強求別人的認同。少了無聊發呆,也會少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少了自我反省和自我發掘的機會。電子平板,換來了生活的平板。

(4)「太多消費,太少感覺」。孩子的體驗,多是消費而不是生產的結果。當你吃玩穿看的,連學習的興趣班遊學團都是花錢的結果,自然就要追求有錢花。高消費、高收入便成了生活目標和成敗標記。也缺少了「少消費」、「非消費」甚至「不消費」的選擇。

追求付出最少,得到最多的「精明」,不會講究感覺。除了好味好看好玩好抵,已說不出其他感覺,因為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怎樣去捕捉形容和界定感覺。沒有感覺的培育和提升,會變得感官遲鈍,只能有單薄的感受和波動不穩的情緒,鮮會品嚐和細味,人生也就落得愈來愈乏味了。

(5)「太多得到,太少迷倒」。需要的、想要的都得到了,孩子就不再數「我有乜」,只是看「我冇乜」、投訴「未有乜」!父母的確給了很多,但亦拿走了很多。特別是孩子喜歡和着迷的,由電玩動漫到偶像小情人,「戲無益」,都要拿走。

這就會變好學乖?還是變成「了無生趣」、「生無可戀」?這又正是有些少年輕生的原因呢!

「迷上了」是要鼓勵的啊!因為「迷」會投入,投入才會深入,這可是成功和成才的開始!

(6)「太多前景,太少風景」。太着眼於「職業的前景」,並以此決定孩子應該學什麼、做什麼和要放棄什麼。我們真的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嗎?你能預測到電競、遊戲設計以至外賣速遞的前景?誰想過畫漫畫可以住山頂?

對行業和地域的想像也很狹窄。只看到一個城市,甚至只有「逼到入中環」才算成功。把子女的未來,看成只剩下幾個選擇。

何不多為子女打開不同面向的窗,讓他們看到東南西北,各自有風景。窗,還可以睇天睇海睇人睇車。當然還應該有窗,好看到異邦風土。

前景容易變「錢景」。開窗多看風景,卻可以引發子女觀察、欣賞以至行動的興趣和能力。那麼他們的人生,就不僅是以「擁有幾多百呎」來量度了!

此外,我們還關注教養態度上的「太多縱容,太少從容」、「太多起跑線,太少荷爾蒙腎上腺」,及現實上「太多案例,太少法例」,因篇幅關係,在此略過。但願孩子的童年,在各位有心人共同努力下,會多一點溫馨、多一點詩意、多一點星空!

作者是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黃穗]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