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方可成:社交平台Threads帶來的希望與隱憂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上周,一款新的社交媒體產品Threads正式發布,吸引了眾多目光。在僅僅5天時間裏,它就獲得了1億名用戶註冊,刷新了有史以來的最快紀錄——上一個紀錄保持者是ChatGPT,它用了兩個月達到1億用戶數。

Threads是一款類似Twitter的文字社交類App,它的用戶數正在快速逼近Twitter。去年7月,Twitter對外發布的用戶數量是2.4億。其後馬斯克(Elon Musk)入主收購,未再對外發布過數字,但人們普遍推測其用戶量在一年來明顯下降。

Threads開局的成功,顯示出人們對依託於文字的公共對話依然充滿熱情,惟它也不免令人產生一些擔憂。

人們渴望健康的討論空間

Threads在5天裏得到破億用戶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於既有的用戶規模取得的——它由Meta(facebook母公司)旗下的Instagram推出,已有Instagram帳號的人可以很方便地自動創建Threads帳號,並導入自己在Instagram上已經關注的用戶列表。

但是,大公司憑藉自己的既有用戶量推出新產品,並不總能取得成功。2011年,Google曾經試圖在社交媒體領域挑戰facebook,推出了社交產品Google+,並與Gmail的龐大用戶量綁定。然而,這一產品最終失敗。

這說明,用戶並非科技公司可以隨意驅趕和指揮的被動角色。當他們大規模湧向一款產品,一定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真的想用。

那麼,Threads的用戶想要下載使用這款新產品的原因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是希望得到一個更健康的公共對話空間。「Threads」這個名字的字面意義,接近於「一根線」、「穿針引線」,引伸為「一連串的討論」。所以,它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編織討論」的平台。

本來,很多人在Twitter上編織討論;但馬斯克收購Twitter之後,對平台上的內容採取了放任的態度,砍掉了負責內容安全的部門。這令Twitter上的虛假信息、陰謀論、歧視言論、仇恨言論、垃圾廣告愈來愈多,使很多用戶覺得「有毒」(toxic)。

相比之下,Threads對這些內容將會採取更積極的干預態度。所以,美國著名女同性戀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在入駐Threads之後發的第一句話,就是「Welcome to Gay Twitter!(歡迎來到同性戀的Twitter)」——言下之意,馬斯克旗下的Twitter已經變成了對同性戀有很高敵意的平台,用戶相信Threads會積極治理恐同言論。

除了在言論自由與討論規則之間找到平衡點之外,社交媒體平台還要做好一系列的基礎設施準備:比如,給有真實身分的、具備一定公信力的用戶加「V」認證身分,而不是把加「V」認證當成商品去售賣。馬斯克的Twitter正式把加「V」變成了收費服務,讓用戶的時間線上充斥着加了認證的廣告營銷號;而大量真正有發言質量的用戶,卻變成了沒有「V」的存在。

所以,Threads的初步成功,一半要歸功於「天下苦Twitter久矣」。

巨頭壟斷的陰影

儘管Threads提供的新公共對話空間令人興奮,但興奮之下也有隱憂:以短篇文字為核心的公開即時討論類產品,是巨頭Meta一直未能佔領的領域——它已經有facebook、有Instagram,還有WhatsApp和Messenger。如果Threads擊敗Twitter,Meta在互聯網社交領域的巨頭壟斷地位就會進一步加強,讓人逃不出這家公司的手掌心。

作為一家以廣告為最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Meta有強烈的衝動取得更多用戶數據乃至個人私隱,以推送更加個性化訂製的廣告。幾年前發生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曾經暴露出Meta在侵犯用戶私隱方面的劣迹。而一旦Threads成為我們日常使用的App,那麼Meta這家公司對我們的了解一定會更多、更精確。

另外,Threads也可能成為另一款以吞噬用戶注意力、消耗大量使用時間為主要目的的平台。為此,它可能放大娛樂性、上癮性的內容,對構建好的公共領域卻不會帶來特別的建樹。

很多人發現,Instagram在最近一年已經變得更像TikTok,更加令人上癮,這也反映出Meta這家公司在短視頻挑戰之下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是否會令Threads這款產品也愈來愈變形,愈來愈追求注意力的刺激,而非討論的質量?這是真實的隱憂。

說到底,如果人們是因為討厭Twitter而下載Threads,那麼我們只不過是在兩個都不好的選項中,選擇了「更不壞」的那一個,算不上什麼進步。

商業利益與用戶權利之間 能否實現平衡?

不過,Threads這個新平台,在注意力經濟的舊有路徑之外,依然承諾了新的變化。

在發布之時,Meta官方就表示,Threads在未來會支持名為「ActivityPub」的協議。這對於互聯網巨頭的平台產品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決定。

為何這麼說?因為支持ActivityPub協議,就等於Threads將會變成一款去中心化的產品,加入所謂的「聯邦宇宙(fediverse)」。這個詞由「聯邦」(federation)和「宇宙」(universe)組成,它指的是不同平台之間形成聯邦式的關係,雖然有各自的具體產品和工具,但信息可以互聯互通、用戶可以隨意遷移。

這就好像電子郵件系統,無論你的電子郵件提供商是Gmail還是Outlook,它們之間都可以互相通訊。另外,在聯邦宇宙中,你可以成為自己數據的擁有者,你可以帶着自己的用戶關注關係,遷移到另一個平台去,不會因為換到一個新平台而需要從零開始「冷啟動」。

如果我們熟悉的產品都加入了聯邦宇宙,那麼我們的日常使用,將會是完全不同的場景:你可以在WhatsApp直接接收Telegram上某個帳號發布的信息;你如果厭倦了Twitter,那麼可以把自己在上面積累的關注者一鍵導出,轉移到Instagram。

所以,聯邦宇宙給了用戶更多的權利和自由度,也對平台形成了更多制約。此前,「劍橋分析」醜聞爆出之後,很多人表示要退出facebook,惟這個抵制計劃最終基本失敗,因為大部分人都割捨不下自己在facebook上已經積累的社交關係,而我們是無法把facebook上的好友導出,帶到其他平台的。如果Threads真的支持了ActivityPub,那麼假設有一天Threads引發了眾多不滿,人們就可以很方便地把自己的數據和粉絲關係,遷移到另一個同樣支持ActivityPub的工具上,成功實現抵制。

此前,最為人所知的聯邦宇宙類社交平台是「長毛象」(Mastodon)。但它的用戶體驗不好,因此未能得到大範圍使用。曾任Twitter CEO(行政總裁)的Jack Dorsey也在開發另一款聯邦宇宙的社交平台,名為Bluesky。但他們的動作比較慢,目前還在內測階段,需要邀請碼才能使用。Threads將會成為新的、極具潛力的聯邦宇宙類產品。

「聯邦宇宙」的挑戰

當然,聯邦宇宙帶來的不僅僅是激動人心的革命性變化,還有切實的挑戰。比如內容審核和安全問題,就會因為聯邦宇宙而變得更加複雜。審核Threads自己伺服器上的內容尚且不容易,當Threads與許多其他App伺服器上的人和信息聯通,那麼Threads就需要有一套機制決定是否過濾那些伺服器的部分信息、是否需要完全「拉黑」(屏蔽)某個伺服器……這裏面涉及一系列的機制設計和人力投入。

但無論如何,在舊有的「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模式已經主導社交媒體平台十幾年的背景下,有一款新產品表示將會嘗試「聯邦宇宙」模式,還是會給更健康的公共討論空間帶來新希望。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方可成]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