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考生顧「錢景」 醫科電腦利就業受捧 人文社科續遇冷 考研名師「閉眼選都比新聞好」道盡10年變遷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國高考放榜過後,千萬學子本月陸續敲定了升讀志願,各方匯總數據顯示,臨牀醫學、電腦等專業成為今年最熱門選擇,人文社科類持續遇冷,直接反映新時代國情變化。

早些時候,網紅考研(研究生)名師張雪峰一句「如果孩子報新聞,我一定把他打暈」,把自己捲入論戰中心。

張雪峰是內地知名升學規劃博主,坐擁千萬抖音粉絲。事緣他在一次與考生家長連線的直播中,當聽到一名成績遠高於一本線(第一批次錄取的本科大學分數線)的學生,有意報考四川大學的新聞專業時,張情緒激動、表情誇張地回應稱「你閉着眼睛摸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好」。結果這一話題,引來新聞系教授們紛紛駁斥,傳媒也狠批張雪峰「誤導」、「不負責任」。

新聞系教授駁斥 網民撐張雪峰

不過在選擇大學專業與未來職業「錢景」息息相關的現實情况下,民意似乎站在了張雪峰一邊。

新浪微博就此有一項投票,張雪峰獲得3.9萬人支持;代表另一方觀點的一位新聞傳播教授,只獲得2000多票。一名支持張雪峰的網民表示,張是站在千萬個普通家庭的未來考慮,「千千萬萬普通人想高考逆天改命,聽張雪峰一句勸」。

那麼,今年考生最關注哪些專業呢?在7月4日截止日期前,廣州考生山仔完成選填志願,他說今次填的都是工科類的專業,包括電氣自動化和大數據處理專業較多,「因為我想學一門技術,以後就業前景比較大」。

「我們班同學很多填的都是醫學專業,也有很多報計算機(電腦)的。」山仔坦言,大家選專業,考慮的就是以後的就業前景;實際上,從高中選科開始,同學們已為日後的大學選專業作打算。

高考信息服務應用「夸克」App發布的《2023高考志願報告》指出,在本科熱門專業中,電腦科學與技術、法學、臨牀醫學3個傳統熱門專業佔據前三。同時,隨着大模型、人工智能的火熱,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大學專業上升勢頭最盛。

基於搜索數據的「百度熱搜·2023高考大數據」亦披露,臨牀醫學搜索熱度第一,教育學、經濟學、電腦科學與技術、護理學等專業位列其後。對比前兩年數據,醫學與教育反超此前的新工科、交叉學科。搜索熱度攀升最快的專業則是航空航天專業;至於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小語種等面向未來高薪職業的專業也十分吃香。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岳對《環球時報》指出,醫生這一職業具有就業穩定的天然優勢,無論在怎樣的大環境下,都是一份被需要的職業。近年各類醫院對臨牀醫生需求擴大,尤其是社區醫院。

疫後多建社區醫院 醫生供不應求

在內地嚴厲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各城市社區醫院發揮了良好的防疫治病作用,堅定了中央加快推進社區醫院建設的決心。各地紛紛把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健全臨牀科室設置和設備配備,快速升級成為社區醫院。因此,儘管每年醫學專業畢業生數量很多,但依舊供不應求。

亦有分析指出,臨牀醫學、教育學受捧是「體制熱」的一部分。近日網絡熱話「山河大學」,網友們為該虛擬大學預設的專業就只有考公(公務員)和考研兩個,雖然奇異誇張,但也寫實。「山河大學」是網民設想山河四省(山東、山西、河南、河北)343萬考生眾籌打造大學,招收本四省學生。山河四省人口多、高校少,熱話映射高等教育資源不均現狀。

回到報讀志願主題,另一個近年較多人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在2020、2021、2022年蟬聯高考專業報考熱搜榜第一。各高校也為此擁抱AI、爭搶生源,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共有59間院校新增設人工智能專業,是新增備案(內地高校專業設置和調整實行備案或審批制度)數量第二多的專業,僅次於數字經濟專業(77間增設)。至此,設置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總數達495間。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目前存在學校一哄而上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情况,「能不能發展出特色和高質量都要打一個問號。而且大量學校開設這麼多專業,未來人工智能就業需要多少人才?」

AI不是金飯碗 專家籲勿盲跟風

熊丙奇又提醒,ChatGPT火熱反映人工智能崛起,但不等同「金飯碗」,因其快速發展亦會使一部分「碼農」(軟件從業員)失業,提醒學生不應盲目跟風,「應理性去看待,整個學科專業都會隨着社會發展而變化」,在報讀時亦應分析具體專業的建設和師資情况。

類似經驗與教訓其實是老生常談,《人民日報》2013年就曾刊登題為<高校開設熱門專業一窩蜂>文章,指出諸多大學為滿足擴招需求,大量增設諸如新聞傳播、國際金融、法學等熱門專業,質量參差不齊,企業對盲目跟潮選擇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信心不足,繼而出現熱門專業學生卻從業難情况。

10年過去,黨媒所言變成事實。近年隨着國家反圍堵,「科技創新」被提升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反觀人文社科範疇,人才愈來愈無用武之地。由此可見,網民一面倒支持張雪峰,只是不想「從業難」的切身考慮。

青年失業率高考報名數屢創新高

實用主義再次完勝,也直接反映了青年對經濟、就業、競爭的悲觀預期。國家統計局上月公布,內地16歲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是20.8%,即每五個就有一個失業,為有統計記錄以來的新高。

當前內地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達2.4億人,今年再有破紀錄的1158萬人大學畢業。考慮到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連續四年創新高,若錄取率不變,未來數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預計將屢創新高,「就業」話題熱度還要持續一段時期。

明報記者

(國情解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