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韓青少年涉毒5年增3倍 入伍前須檢測 虛擬貨幣交易難查 擬加強審查網絡

發佈於

【明報專訊】韓國罪案數據顯示涉毒年齡和層面近年有擴大趨勢,尤以青少年最為顯著,在5年間增幅達3倍,並驅使政府5月23日起在入伍體檢中增設毒品檢測。政府近期為此社會憂慮急謀對策,擬加強審查涉毒的網絡關鍵詞以盡早打擊毒品買賣,以及提高青少年反毒品意識等。

韓國一向自視為無毒品問題的國家。惟按韓國最高國家檢察機關大檢察廳的數據,觸犯毒品條例被捕人數自2015年突破1萬後,去年錄得18395人破歷史新高,其中20歲至39歲者佔過半,10歲至19歲人數由2017年的119人大增至2022年的481人,5年間增幅達3倍,當中41人未滿15歲,年紀最細是12歲小六學生。

毒品降價多樣化 最小12歲涉案

分析指出,隨着毒品價格下降,毒販在網絡應用普及與虛擬貨幣流行的韓國,輕易通過難以追蹤的「暗網」、「網絡釣魚」和社交平台兜售,利用虛擬貨幣進行網上毒品交易,使涉毒者年齡、階層愈來愈闊。與此同時毒品亦變得多樣化,例如俗稱「蝴蝶藥」的減肥藥、止痛效力比嗎啡強100倍的芬太尼。韓國2021年檢獲毒品錄得破紀錄的1.3噸,85%是冰毒、可卡因、大麻;鴉片類藥物等也增加了不少。

韓國近月發生的一些社會事件,反映了青少年對買賣和使用毒品缺乏犯罪意識。例如今年3月6日,首爾一名14歲女生回家後嚴重不適,後來才被揭發是她因為好奇心,用零用錢在Telegram買入0.05克成分為安非他命的Philopon,當天與兩名同齡男生一起服用。

4月初,首爾江南區兩名補習班女生誤信服用攙有搖頭丸等毒品的免費飲品可以提升記憶力和集中力,服用後被送院。4月27日,檢察拘捕3名大學生,指他們從2021年10月高中時期起至去年7月間,通過社交平台以現金和比特幣(Bitcoin)買賣安非他命及俗稱K仔的氯胺酮等毒品,另外聘用了6名成年人運毒。

女生誤信服後可增集中力

一名小學畢業後沾染毒癮的學生接受電視台SBS訪問,表示因為家庭問題而在網上向毒販購入冰毒。他道:「我當時非常辛苦難過,想着這樣的話會否快樂一些呢。」他起初自以為意志力強得足以抵抗毒癮,可是在事隔半年第二次買毒物後,服食毒品的時間間隔愈縮愈短,最短僅相隔1小時。他兩年間消瘦到身體不能負擔,記憶力變差,又因為失眠而兩天只睡4小時。如今即使沒有再服食毒品3年,依然要與毒癮抗爭。另一名17歲開始服用毒品、現時年過20歲的青年憶述是男性友人勸誘,高中二年級開始接觸芬太尼。第一次服了半粒,才兩日便要服達15粒,終至輟學,並出現失禁。

加強罰則 供毒予青少年可判死

韓國政府為杜絕涉毒行為,決定在加強海關執法、改善藥品監管機制的同時,打算加強罰則,凡提供毒品予青少年的人,最高刑罰為死刑或無期徒刑,青少年藏有、攜帶、販賣毒品亦將會被控。當局另將加強審查社交網絡上的毒品交易和告示、廣告,且將於9月動用人工智能自動監察社交平台、二手買賣、Google與Bing等搜尋引擎的涉毒關鍵詞。

此外,食品醫藥品安全署5月中宣布將積極勸喻飲食業勿用「麻藥」(指毒品)作為店舖、食品名稱。韓國人愛用「麻藥」比喻好味到會吃上癮,故有「麻藥紫菜包飯」、「麻藥雞腳」等。當局認為這種習慣將削弱青少年對毒品的警覺心。

(朝鮮日報/韓民族日報/SBS/路透社)

(環球經緯)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