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批教資會研資局只派錢欠監管造就「暴大」 吳秋北指體系「喪權辱國」促檢討 (16:28)

發佈於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教資會、研資局的組成及撥款機制,以及各資助大學的管治等。有議員質疑教資會及研資局的非本地委員來自英語國家,變得「英美化」,亦有議員批評研資局及教資會「只派錢,欠監管」,造就「暴大」等大學管治問題,質疑現有體系「喪權辱國」。教育局長蔡若蓮表示,委任委員時,最優先考慮其發揮溝通橋樑的作用,又指以「喪權辱國」形容現有體系並不適合。

工聯會議員吳秋北就提及「教育主權」,指教育相等於「知識控制」,「控制你學咩野,唔學咩野,所以係有主權性」。吳批評,研資會及教資會過往只派錢,欠監管,結果令大學出現問題,例如「暴大」。吳秋北認為,本港不能沿襲殖民地的教資會及研資會體系,「因為佢係喪權辱國架,係嚴重架,我地如果唔改革呢方面,你永遠係不斷循環一樣嘢,院校自主啦,然後不斷畀錢啦」,希望局方全面檢討相關體系。

蔡若蓮回應指,非常重視管治及大學質素,《基本法》亦列明特區政府可自行制訂教育發展政策,亦保障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吳秋北其後則追問,政府如何解釋過去研資會有「Fulbright Program(富布賴特交流項目)呢啲被滲透嘅Program喺入面呢?」蔡若蓮指,認同現有制度有值得改善之處,但「如果講到依家呢個制度喪權辱國,唔係咁適合」。富布賴特交流項目屬美國政府推動的國際學術教育交流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0年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後,叫停美國與內地與本港的富布賴特交流計劃。

身兼嶺南大學副校長的議員劉智鵬指,教資會與研資局的非本地委員主要來自英語國家,質疑組成並非國際化,而是「英美化」,導致非英語論文或研究淪為「無價值、不值得討論」。另一名議員、教聯會副主席鄧飛則指,非本地委員來自除新加坡及瑞士外,全數來自「五眼聯盟」,質疑他們或受所屬國家的「冷戰思維」掣肘,建議招攬來自非英語及其他歐陸國家的委員,若能招攬海外華人學者則更令人欣賞。鄧又指,研資局曾資助本地學者展開「有重大宣揚港獨嫌疑」的研究,建議要求委員申報背景資料,再接受審查。

蔡若蓮回應指,當局委任時最優先考慮委員能否發揮溝通橋樑的作用,連繫政府與大學、學術與社會,以及香港與內地、國際等,認為組成若只涉及單一地域或語言,未必最有利於香港的多元化及國際化。

蔡若蓮:大學國教不足 「當然是大學負責」

另亦有議員關注專上院校國民教育。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在會上表示,政府不曾向專上院校提供國民教育相關的課程、課時等指引,導致有學生「答吓MC、睇吓片、打完卡就走」,關注誰人屬大學國教做得不妥的「第一責任人」。另一名議員陳仲尼則提及,本學年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學士生佔比升至17.9%,關注當局會否放寬2成非本地生的錄取上限。

蔡若蓮表示,大學須以高透明度向社會及公眾問責,若在推動國民教育上有不足,「當然是大學負責」。她又指,本港高等教育優質,絕對有條件服務更多非本地生,惟須考慮教職員人手、學生學習支援、設施空間及宿舍配套等是否已準備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