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方澤:正視移民潮 香港才能向前走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周永新教授文章(〈港人移民潮 情况是否有改變?〉,2023年6月23日《明報》)談及移民潮情况有所改變,包括「價值觀念取向不再是主導移民的主要原因、為了子女移民的情况迅速減少、送子女到外國讀書並不等同安排他們移民、移民不再是一走了之」。

區區大抵同意周教授的看法;然而周教授未說的「特區政府如何建設香港成為港人熱愛留下來的地方」,才應是主菜。

最近幾年,普遍市民身邊總有幾個朋友離港,有能力移民的中產家庭更甚。即使特區政府不承認移民潮的存在,特首李家超亦在去年施政報告承認人口嚴重流失。當下的挑戰是:香港必須承認移民潮,社會才能向前走。

政策規劃有否考慮移民潮因素?

香港的發展規劃,包括財政和土地等發展,有沒有考慮移民潮因素,與人口發展和市民心理相符?今年初發布的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唱好大市,預期經濟復蘇;但如今已經7月,消費未恢復,旺區不少地舖丟空、食肆倒閉,市民寧願儲錢外遊都不留港消費。港股近日反覆下跌,5月進出口貨值亦按年下跌約16%。是否仍有餘裕推出進取規劃?

政府繼續過往針對人口增加和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土地開發項目,斥巨資發展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探討用債券方式融資,期望發展後地價可收回成本。現實是人口下跌,去年商廈空置率見24年新高,啟德CBD(核心商業區)項目亦被批評為失敗。按近幾年趨勢的人口和財務預計,我們是否仍要用龐大資金移山填海開發土地?最終項目會有盈餘,抑或對庫房帶來負擔?

至於進一步的安老、扶貧等,在年輕勞動力和中產階級移民的背景下,未見政府對此有長遠着墨。若不做好移民潮下的人口規劃,在人口老化的情况下,問題不久後將更顯現。

「香港人」是否投入建港?

吸引海外人才的「高才通」計劃,至今已有近2萬人獲批。特首表示滿意現時申請人數,並肯定能達至港府的目標。但「高才」獲批簽證,又會否留港建港?早前有媒體訪問已獲批或正申請的內地專才,大多數其實仍持觀望態度,只因審批簡單便申請備用,或未有長遠留港打算。

是否願意留港建港,視乎社群凝聚力,及市民對本地價值觀和文化的認同感。不論新舊,香港市民是否願意投身社會服務?關懷弱勢和對不公平的事發聲?倘來港者沒有身分認同,只視其為過客、來港掙錢,則難以融入社會。

至於不少留下來的港人,偶爾自嘲是「心理移民」。公民社會瓦解、市民對公共事務充滿無力感,不再提意見,也費事提意見,選擇不問世事、吃喝玩樂、逛街追星、跑步健身。

近年不少人嘲諷「美麗新香港」,除了致敬反烏托邦文學名著外,也源於樂隊My Little Airport的作品,其中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外地飄流。」

周永新教授提及,「價值移民」會因海外生活不易而停止甚至回流。筆者一位因價值觀移民海外的朋友說,新生活不易,但換取自由,彌足珍貴。「可愛的香港」回來了,「馬照跑、舞照跳」,香港是一個掙錢的地方,惟即使經濟好、收入高,不代表社會更公平、更美好。

雖然移民潮有所放緩,甚至有官員認為已開始回流,但區區身邊不少朋友仍計劃在安頓好家庭後,於數年內離開。若港府不正視移民潮情况和原因,選擇掩耳盜鈴,繼續進取的政策規劃,以為引入人才、發展經濟便可了事,相信會事與願違。

作者是教育及時政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方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