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李家超首年未訪西方破慣例 七成到國內 比例超林鄭 學者:配合國策 司局長續訪歐美維持經貿

發佈於

【明報專訊】經歷反修例運動及新冠疫情,新一屆政府積極對外「說好香港故事」及加強內地聯繫。據本報按資料統計特首李家超上任首年的外訪紀錄,他到訪內地及澳門28天,佔其總外訪日數約七成,比例較前特首林鄭月娥大增,被美國制裁的他也是回歸以來首名就任首年未有到訪英國或美國的特首。不過,綜觀一眾司局長,出訪歐美比例沒有大變。有學者分析,受中美關係影響,李家超的外訪地點需配合國策,惟本港在經濟等範疇實際上仍然要與西方合作,因此各司局長要繼續出訪歐美,維持經貿往來。

明報記者 鄭啟智 馮樂琳

四成次數訪灣區 多於林鄭首年兩成

今屆政府加強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銳意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自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分別與國際和內地通關後,一眾高官隨即接連外訪,建立聯繫及介紹香港最新情况。本報以公開資料統計,李家超與21名司局長上任首年共外訪至少129次,離港至少425天(截至6月27日)。李家超過去一年到內地及澳門訪問至少10次共28天,佔其總外訪日數70%,相比之下,林太上任首年到訪內地及澳門16次共44天,佔她首年外訪日數52%。其中單是大灣區城市,李家超已出訪5次,佔所有外訪次數41%,較林太就任首年約兩成明顯較多。

兩次國外訪問到東南亞中東

翻查資料,過去4任特首就任首年均有出訪,其中林鄭月娥就任首年已有3次歐洲之行(包括英國),李家超則打破慣例,上任至今從未到訪歐美,反之更側重東南亞和中東。李上任後外訪12次,除了到內地及澳門10次,另分別於去年11月前往泰國及今年2月出訪中東。其中李家超赴中東8天,較林太就任首年僅到當地兩天明顯較多。

司局長外訪模式未大變

不過與李家超相比,一眾司局長的外訪模式未見大幅改變,過去一年他們分別到訪內地及澳門共216天,佔總外訪日數56%,較林鄭班子首年的59%略為減少。今屆司局長過去一年外訪歐美至少12次共75天,佔總外訪日數20%,與林鄭班子首年相若。其中教育局長蔡若蓮和財庫局長許正宇曾出訪英國,商經局長丘應樺和運物局長林世雄則曾到美國。

另外,香港正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今屆問責班子在RCEP的15國當中已到訪10國,只餘澳洲、新西蘭、汶萊、老撾及緬甸未有問責官員出訪。

劉兆佳:不訪歐避抹黑示威

吳木鑾:李清楚角色 參與灣區更重要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愛國者治港」下中央對香港有更高要求及期望,故李家超更多北上聽取中央官員意見,並與內地交流。他說,今屆政府意識到未來發展方向在內地,例如吸引內地資金來港。至於李家超未有出訪歐美,劉兆佳說李被美國制裁,不出訪歐洲主要避免行程聚焦民主、自由等問題而遭乘機抹黑及政治針對,甚至被示威者騷擾。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認為,地緣政治是影響李家超外訪的重要因素,中國與西方關係緊張,情况較過去4任特首惡劣,令李家超面對極大壓力,因此上任後不曾出訪歐美。他形容李家超清楚自身角色,相比以往作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橋樑,現時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更重要,因此李到訪大灣區的比例較高。至於出訪中東及東南亞,吳木鑾認為內地一向看重東南亞市場,而中國早前在中東取得外交突破,促成伊朗與沙特達成和平協議,中央將期望香港在這些地區扮演更重要角色。

劉兆佳和吳木鑾均認為香港在經濟等範疇實際上仍需與西方交流合作,因此司局長依舊出訪歐美。劉說,司局長外訪主要處理實務,可避免糾纏政治議題。

(新政府一周年‧外訪篇)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