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東南亞快遞一哥 極兔續見紅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年東南亞市場愈來愈受投資者重視,但香港股票市場與東南亞市場的「關係」似乎一般,鮮見有主打東南亞市場的大型企業於本港掛牌,不過不久將來本港股民會多了一個選擇。連續兩年以包裹量計排名東南亞第一的快遞運營商:極兔速遞上周五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來港掛牌,市場消息指這家由球王美斯出任代言人的速遞公司,計劃集資最多10億美元。集團收入近年以倍數速度增長,但虧損擴大速度也不「輸蝕」,對集團來說這是盡快搶佔市場,早着先機的代價,但對投資者來說,是否更適宜先作觀望再行動?

撰文 旻晞

極兔已非首次與本港資本市場扯上關係,早於去年便傳出極兔有意來港掛牌,但最終因市况問題而暫時擱置。而是次計劃來港招股,聯席保薦人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銀證券及中金。市場消息指極兔是次來港尋求約200億美元估值,折合大約1560億港元,若如其所願,市值將超越本港掛牌的京東物流(2618)的896億港元。事實上,極兔過去幾年曾作多輪融資,引入股東包括騰訊(0700)、博裕投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淡馬錫等等。按2021年一輪融資、其時估值已達200億美元。

極兔發展極快,2015年創立,至2021年已穩佔東南亞最大速遞營運商之地位。目前集團快遞業務已跨越13個國家,包括全球範圍內發展最快的新興市場。極兔業務始於印尼,及後擴展到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及新加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包裹量計,集團為東南亞排名第一的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為22.5%,包裹量超出第二名3倍。

東南亞市場近年之所以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主要其市場龐大,不失色於中國內地。在人均收入持續增長、互聯網滲透率快速增長及電商發展的推動下,東南亞快遞市場的包裹量從2018年的32.57億件增至2022年的111.48億件,複合年增長率為36%,預計包裹量將從2023年的131.6億件增至2027年的234.5億件,複合年增長率為15.5%;其中又以印尼、泰國市場規模最為可觀。

區域代理模式搶佔東南亞市場

市場之大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如阿里巴巴(9988)旗下的Lazada亦以東南亞市場為中心。而極免之所以能於短時間搶佔市場,首先是其業務模式,主要通過合作伙伴,以盡快覆蓋更廣泛區域。極兔稱這模式為「區域代理」,區域代理通過與集團的國家公司合作,通常持有相關運營實體及/或國家公司的股權。集團總部制定每個市場的整體營運策略及執行計劃,包括轉運中心的密度及地理位置、幹線運輸路線規劃及網絡承載能力,其中區域代理負責區域日常管理運營。

透過這模式,集團於各市場快速打下基礎,但更重要仍先以價格作為競爭本錢。極兔進入中國市場之時,內地速遞市場競爭已相當激烈,起初極兔主要獲拼多多支持,更重要是其採取低價策略,盡快搶佔市場。這策略挺成功,2020年3月極兔在中國起網,僅10個月,日單量突破2000萬,給各位一個概念,要達到如此日單量,中通用了16年;圓通用了18年。去年極兔於內地市佔率按包裹量已有22.5%。而去年集團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比,已超越其「老家」東南亞市場,兩者收入佔比分別為56%、33%,而2019年為31%、68%。

低價策略攻內地 做蝕本生意

低價策略令極兔於中國市場發展迅速,但卻是做「蝕本生意」,直至目前為止,集團仍未於中國市場獲得一分盈利,而致整個集團不單仍處虧損(扣除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損益),甚至連毛利仍未見,仍處毛損狀態,換句話說:做一單蝕一單。

不過低價策略這種「七傷拳」策略其實已在改變,主要是因為中國監管當局的干預。2021年6月,內地多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規定就快遞員的基本工資、社會保障和保險單等方面提供一定指引,意味速遞商不能再壓低工資以支持價格競爭。低價策略已不成,於是極兔因而另辟蹊徑,便是併購。

在東南亞市場,極兔於2021年6月,先收購其泰國區域代理成立的13家營運實體的多數股權;同年8月,收購了其印尼區域代理成立的25家營運實體;在中國市場方面,2021年,以7.16億美元的現金對價,向百世集團收購企業價值約68億元人民幣的百世快遞中國;再至今年5月,向順豐(002352)收購其旗下的豐網控股,總代價11.83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兩大收購令極兔迅速在內地市場站穩陣腳,市佔率提升。

內地兩大收購導致「虧上虧」

但不論是百世快遞、豐網控股,甚至連極兔中國本身,其實也在虧錢,虧損加虧損的結果,不難預料。事實上過去三年,集團經營現金流持續出現淨流走,2021年高達9.7億美元,去年雖有改善,但仍錄得5.2億美元經營活動淨現金流走。

極兔於臨時招股文件指出,為長遠成功奠定基礎,集團一直專注於經營的核心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其於東南亞及中國的領先地位,擴大地理覆蓋區域及物流網絡,以收入、市場增長為首要,盈利未談。但亦指出從長遠來看,為繼續實現收入潛力並實現盈利,計劃進一步增加全球包裹量、維持靈活的定價策略,控制成本及提高毛利率,及提升經營效率。至於究竟何時能獲利,似乎公司和投資者都需要一點耐性。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