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精神健康諮委周五開會 料重點商增人手

發佈於

【明報專訊】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命案揭示精神病患者支援不足,醫衛局轄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將於周五開會,討論醫管局精神科服務模式及人手等4個事項。本報按醫管局數據計算,該局精神科醫患比例為1對761,委員之一港大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稱情况絕不理想,建議加大公私營協作,長遠加培訓配額;另一委員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相信,會議將商討重新編配資源優次,料重點為增加人手,並建議短期內加強社工、臨牀心理學家或普通科醫生處理輕症患者。

特首李家超早前要求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盡快開會,醫衛局昨公布,委員會本周五傍晚將討論4個事項,包括醫管局精神科服務;為社區內精神復元者的康復服務及支援,以及對照顧者和社會特定群組的精神健康支援;減低公眾誤解;應對涉暴力或對公眾精神健康構成廣泛影響的片段及網上資訊。

公院門診求診者連年升

醫管局數據顯示,該局截至去年底共約29.3萬名精神科病人,同期有385名精神科醫生,平均每名醫生跟進761名病人;精神科門診求診人次近年持續上升,醫生人數則維持相若水平。

醫管局上年度起將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擴展至精神科,資助有輕微情緒問題、病情穩定者至家庭醫生跟進。陳友凱昨於港台節目估算,本港約三分之一精神科醫生為私人執業,相信加大協作有助紓緩公營負擔,並建議政府向社工提供介入治療培訓,擔起治療角色。陳向本報稱,醫管局轉介前須考慮重重條件,例如病人病情及意願等,故理解獲轉介者不多;又說精神科醫生有分老人科、兒童及青少年科等,個別專科醫患比例或更嚴峻,而近年精神科醫生培訓額無增加,可能連補充流失人手「都未必頂得住」。

學者稱醫生培訓額無增 倡培訓社工參與治療

另一委員社協幹事阮淑茵稱,現時醫管局只將病人轉介曾受精神科訓練的普通科醫生,她將提出讓精神科醫生參與協作及加強轉介穩定新症。

醫局:公私協作上年始擴 需時解釋計劃

醫管局回覆稱,公私營協作上年度才擴至精神科,醫護人員正陸續識別合適病人,亦需時向病人解釋計劃,讓他們理解由家庭醫生跟進的好處,有關計劃沒就個別專科訂立服務配額限制,局方會密切留意推行進度和成效,將配合政府政策,並與委員會及其他持份者保持密切溝通。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