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學者籲社會勿標籤 免潛在病人懼求助 「99.9%患者99.9%時間沒威脅」

發佈於

【明報專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精神醫學講座教授陳友凱稱,理解公眾因殺人案而擔心精神病者再有暴力行為,但強調過往大部分嚴重傷人、謀殺案均非精神病者所為,「99.9%精神病患者喺99.9%時間都係冇安全威脅」。對於有人擔心與精神病患者生活於同一社區,陳稱患者有家人及醫療團隊陪同,「普通人都可以有(暴力傾向)」,期望社會勿過分憂慮或歧視,否則部分潛在病人或不敢求助,「講出嚟咁大鑊,就寧願唔講」。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阮淑茵認為,事發後社會難免感不安和痛心,故疏導死者家屬和受影響市民的情緒屬重要工作。她說憂慘劇發生後,社會對精神病患者會有負面印象,導致患者擔心被標籤和歧視而拒絕求助,未能及早識別問題,或令其精神健康惡化,着大眾不要就單一事件與精神病者處於對立狀態。

社工:「精神病」「暴力」勿畫等號

中大社工系講師丁惟彬表示,業界就精神健康教育工作宣傳多年,可惜每次出現慘劇,少不免有人單一地歸究於疑犯的精神病紀錄。丁惟彬認為「凡事總有導火線激發犯案」,應了解疑犯家庭背景及犯案動機等,而非在案件審判前就理所當然地將「精神病患者」與「暴力傾向」畫上等號。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昨日發聲明,對不幸事件深表關注,向兩名死者家屬表達深切哀悼和真誠慰問;呼籲市民停止傳播事件的相關短片和圖片,並持續留意自己和身邊人情緒狀况,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委員會相信是次悲劇屬於個別事件,呼籲市民毋須對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抱有不必要恐懼,應繼續支持及鼓勵他們求助。

心理學會:逾九成暴力事件無關精神病患

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組昨發新聞稿表示,英美等國家數據顯示94%至96%暴力事件與確診精神病患者無關,強調確診精神病不會增加暴力行為風險,希望市民以客觀中立看待精神病患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