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摩根:東盟迎10年強勁增長

發佈於

【明報專訊】市場預期美息將見頂,美國有可能出現衰退,資金流入亞洲,摩根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及亞太股票組別投資組合經理、東盟股票團隊主管,管理摩根東協基金(長駐新加坡)黃寶麗表示,看好中國及東盟市場,過去美國出現調整的時刻,以2003年至2013年為例,南亞當年表現跑贏成熟市場,雖然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但她看好南亞市場投資潛力。黃又認為東盟股市的波動性其實較大家想像中要小,而東盟經濟體沉浸在新舊經濟元素之間,在舊有經濟條件的支持下,東南亞地區的優質企業利用新科技,並進行數碼化轉型,可看到區內股市將在未來10年迎來強勁且可持續的增長。

同時接受訪問的摩根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及亞太股票組別投資組合經理江彥指出,中國方面,雖然清零政策影響了經濟動力,經濟復蘇出現在全面通關後。現時看中國經濟增長,因為老齡化及人口問題受影響,但市場對中國十分樂觀,主要是中資股估值已非常吸引,同時中資股企業盈利現時正在改善。她看好科技、消費、工業升級行業及互聯網等。

中國經濟復蘇 看好科技消費互聯網

中國4月零售銷售年增率由3月10.6%大幅升至18.4%,為2021年3月以來最快增幅,且工業生產年增5.6%,亦為2022年9月以來最佳表現。市場預期,若接下來復蘇動能持續放緩,官方有機會加碼刺激措施,如促消費政策、基礎建設投資以支撐經濟表現。此外,觀察年初以來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自低位回升,加上第一季中國家庭存款大幅增加9.9萬億元人民幣,若未來此龐大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可望延續消費復蘇力度,進而提振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仍有利股市表現。江彥指出,由於管理基金組合時由下而上,雖然投資者對新經濟股較有興趣,但亦在舊經濟企業找到新動力。

江彥指出,在清零政策退場後,國內消費可望逐步回升至疫情前水準,企業投資可能是下一個增長焦點。雖然隨着全球經濟放緩,2023年中國的出口貿易,預料仍欲振乏力。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下一階段,包括在再生能源、先進製造業及科技服務業等方面的進展。國內消費復蘇以及貨幣、財政政策持續寬鬆,預料將針對相關產業提供更多支撐,只是出口貿易的明顯反彈還需要再等上一段時間。

東盟銀行業受惠數碼化 釋放潛力

另一方面,黃寶麗表示,雖然疫情關係,在選股方面也會留意東盟企業會否開始轉用科技協助企業運作,以維持公司增長。事實上,有企業在疫情時拓展新領域,例如網上付款。數碼創新在東盟的金融服務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傳統上,投資者普遍認為銀行股是防守性股票,但是現在的銀行股卻有望長期受惠於數碼化轉型。隨着東盟銀行業積極加快數碼化轉型,包括簡化開戶流程、提升體驗,以及吸引新客戶,數碼科技可望釋放金融服務業的增長潛力。東盟經歷過去10年的積極健康轉變,可望呈現長期增長機遇。另隨着基建發展持續、旅遊業重啟、金融業數碼化加快,企業管治持續改善,並且成為中國以外亞洲的生產基地之一,這個由10個國家組成的區域組織正蓄勢待發。其中看好新加坡及越南,該兩國沒有受到疫情影響,預計其經濟增長會持續。

至於較為仰賴科技硬體的市場,例如台灣及韓國等,盈餘預估數字均有大幅下調。前述這幾個市場的復蘇,取決於兩大因素:首先是美國與歐洲經濟體的復蘇,其次則是新興服務或概念的崛起,成為推動半導體與其他電子元件結構性成長的催化因素。例如,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及相關服務的潛在突破發展,就是可能的契機之一。隨着東盟銀行業積極加快數碼化轉型,包括簡化開戶流程、提升體驗,以及吸引新客戶,數碼科技可望釋放金融服務業的增長潛力。

亞洲股市面臨的其中一項挑戰是異常強勢的美元,因為就過去經驗而言,強勢美元與疲軟的亞洲股票表現具有關聯性。若美息見頂,美匯指數會有可能回落,對新興市場有機會是另一個正面的催化因素,也會是中國重啟經濟帶來的前景改善。中國市場在2022年6月和11月初出現的反彈,顯示出便宜估值和潛在經濟復蘇合併起來能帶來何種效果。中國需求的反彈將能平衡亞洲對歐美出口減少的影響,同時緩解目前的供應鏈中斷問題。

亞洲股票的估值在2022年大幅下調,該地區部分市場目前的股價低於12個月預測本益比的長期平均。由於大部分壞消息已經納入市場考量並下修了股價,目前的估值看起來更具吸引力,獲利預期相較於美國更為實際。此外,某些亞洲經濟體將有能力承受美國與歐洲成長放緩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從事較多區內貿易且國內具有穩健消費人口的經濟體,承受能力更強。另美元在2023年造成的阻力應會減弱。話雖如此,市場信心能否恢復很可能取決於中國的重啟,中國重啟將能為整個亞洲區帶來正向動力。

明報記者 龍彩霞

[基金特區]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