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停面授乏社交 疫下發展遲緩兒童增 倘不說話不望人 扶康會籲及早評估介入

發佈於

【明報專訊】經歷3年新冠疫情後社會復常,幼童終如常上課,扶康會旗下兩間自負盈虧的特殊幼兒中心今年疫後收到約廿宗發展遲緩幼童新個案,較以往增加,逾半涉社交問題,例如不懂如何與同學相處、不懂望人,亦有幼童不懂說話。有臨牀心理學家相信疫下停面授課和少外出,影響幼童發展,復課後家長便察覺子女發展有否落後,不少新個案由老師發覺,呼籲家長及早帶子女評估和介入處理。

校長發現沒眼神交流 幼兒確診自閉症

兩孩之母許太憶述,現時3歲10個月大的兒子傑傑以往發展正常,懂得叫「姐姐」等說話,惟自1歲10個月起突退步,不懂說話和常發脾氣。她最初以為傑傑因疫下常留在家,影響情緒,復課後會好轉,但傑傑在2歲2個月上學前預備班(N班)時,校長很快便察覺他沒眼神交流和不與小朋友玩,她才帶傑傑接受評估,終確診自閉症和發展遲緩。

傑傑約2歲半時到扶康會牽蝶康兒中心接受服務。許太說傑傑缺乏耐性,「咩都等唔到,會情緒爆發」,見巴士就要上車。她為免難堪,曾寧願不外出,甚至改乘的士。

扶康會牽蝶中心及牽蝶康兒中心經理兼特殊幼兒教育老師何麗華表示,傑傑受訓後有顯著進步,懂得說話表達自己,最大進步是學懂控制情緒和行為。現讀K1的傑傑已接受一年半訓練,雖仍坐不定,但已大為改善,許太說傑傑情緒高漲時會數數字冷靜自己,不再「扭計」上巴士,也能說「媽媽我要飲水」等短句。

今年20宗新個案 逾五成涉社交問題

何麗華說,兩間中心疫後收到約20宗發展遲緩新個案,逾五成涉社交問題,亦有幼童不懂說話、大小肌能力較差。她相信疫下令幼童衍生社交、言語和認知等問題,例如減少面授課、常留家,減少與人互動而不懂相處,戴口罩亦影響表達或理解能力,不少幼童外出以BB車代步,跑跳能力亦受影響。

扶康會臨牀心理學家何穎兒稱,幼童在家中很少與同齡人交流,復課後家長便會察覺子女社交技巧有否落後,不少新個案由老師發覺。她說停面授或活動對幼童體能和社交影響大,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幼童更甚,需更大努力追進度,而6歲前為治療發展遲緩黃金期,家長如懷疑子女理解能力等方面落後,應及早帶子女評估和介入處理。

許太每日堅持在家與傑傑做半小時訓練。她說若子女確診發展遲緩,家長一定難接受,「我覺得不要同正常發展或同齡小朋友比較,要小朋友自己比較,他有進步已很好」;許太呼籲家長正視子女發展遲緩問題,「我寧願用幼稚園這3年幫他追(進度),若小學才追,家長和小朋友壓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