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少波:三重框架下思考夏寶龍來港考察的政治信號與戰略意義

發佈於

【明報文章】3月16日新華社公布黨的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決定組建中央港澳辦,肩負6項工作範疇的調查研究、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之責,尤令港澳各界人士高度關注。不到一個月時間,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即於4月13日抵港考察。夏寶龍此行無疑將傳遞重要政治信號,令人一窺新時期中央治港方略的方向、風格與重心。而這些均關乎香港未來發展,值得仔細審視。

對於中共治港方略,香港報章多不喜研讀中共政治文件,往往視之為畏途,而沉迷各種道聽塗說的政治八卦,反對陣營中人更長期陷入宮廷政治之想像。其實只要熟悉中共思維邏輯,便能從看似艱澀的政治文件中讀懂中共治國理政方略,治港亦如是。

簡而言之,中共有極為強烈的歷史自覺、放眼國際的大局觀,與無時不刻的政治時間感,這是我們觀察中央治港方略的重要指引。歷史自覺令中共始終在思考如何走到今天、處於怎樣的歷史階段、肩負怎樣的治理任務;國際大局觀令中共重視外部環境變化對內政的投射,研判戰略機遇與挑戰,重視防範風險,創造與我有利的戰略空間;政治時間感則令中共充滿使命感,不僅善於塑造願景,而且長於以舉國之力推動實現願景。本文不揣淺陋,聯繫近日傳出之公開信息,試從歷史、國際、願景這三重框架,思考夏寶龍此次來港考察所傳遞的中央治港政治信號。

來港考察是中央賦能香港的先聲

5年一屆的黨代會是中共治國理政方略的集大成者,既包括對所處階段與形勢的研判,亦含括對未來5年工作的具體部署。黨代會後,全黨即遵循這一研判,各部門在各層面落實部署;而學習黨代會精神之要義即是政治動員,凝聚對形勢研判與工作部署之共識。二十大報告是歷來中共黨代會政治報告中涉港論述最多的,而且對香港所處的歷史階段做出清晰而準確的定位: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走向」兩字的研判尤為冷靜。簡言之,即香港處於「由亂到治」和「由治及興」的過渡階段。那麼在這個階段便須同時肩負兩個任務——既須穩固「治」的局面,又須激發「興」之動能。穩固「治」的局面,就須用好中央全面管治權,進一步根治「亂」的根源,「抓住事關港澳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把該管的堅決管起來,把該糾正的堅決糾正過來,把該立的規矩堅決立起來,確保『一國兩制』實踐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行」。

要激發「興」之動能,則須「要引導特別行政區政府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找準港澳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因此必須回答「港澳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麼樣實現全面發展」這一重大課題,「必須探索新路徑、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能,提升國際高端競爭力,充分釋放社會蘊含的巨大活力」。

上述引文均見於《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中,夏寶龍〈「一國兩制」這一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一文,這是對二十大報告中治理港澳方略的權威解讀。

由是觀之,夏寶龍此行不僅將進一步督促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進一步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體系和執行機制」,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在重點領域系統推進撥亂反正,而且勢必會在「探索新路徑、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能」方面有所着墨。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很可能在6天的調查研究後,對於北部都會區建設會加強中央層面的統籌協調,或會出台中央賦能香港的重大舉措。

強化變亂世局下的香港戰略地位

二十大報告對國際形勢之研判,有如下幾個非常重要的論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如是變亂加劇、新舊格局交替的論斷,是之前中共政治報告中所沒有的,因而非常重要,值得香港政商學界深思,尤其是要放下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僥倖心理。

香港不僅是開放型經濟體,而且始終處於戰略前出的要衝之地、各種風險挑戰的風口浪尖。據媒體報道,夏寶龍3月初在京會見特首李家超時曾特別提醒他要有憂患意識,做好風險管理、各方預案。不過在中央戰略謀劃中,香港應對世界變局,絕不僅僅是做好防範,而是會主動出擊求變。李家超等特區高官對中東的多次訪問、國際調解院的籌建,正體現此中深意。

因此筆者認為,夏寶龍此行不僅會推動特區政府制訂不同預案,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黑天鵝」、「灰犀牛」,而且還可能在國際領域上繼續賦能香港,強化香港在變亂世局下的戰略地位,繼續服務於國家的「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戰略,包括在國際輿論場中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香港創新實踐

願景政治既是中共宏觀戰略謀劃的體現,更是中共凝聚全黨共識、強化全民認同感的重要法寶,「兩個百年」即是顯例。就港澳而言,過往一貫的願景論述為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近年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願景論述的內涵不斷細化、具象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21年夏寶龍的「7.16講話」,勾勒出「當我們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的「光明景象」。

這段論述自經濟民生、民主法治、社會發展、意識形態、融入國家、國際地位等6個面向,描述了2049年的香港願景,也是官方話語中首次大篇幅的香港願景論述。

其中最為港人關注,也最為各界稱道的是願景論述中的民本關懷(以人民為中心),特別是房屋問題——「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因此,香港輿論頗為關注夏寶龍此行對香港房屋問題的看法。

不過,若我們試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視角來觀察,或許可對中央治港方略理解得更全面、準確、寬廣。要言之,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扮演着獨特的地位和角色。而按照二十大報告總結的中國式現代化5項特徵,香港不僅要解決長期困擾的住房難、貧富懸殊問題等,建設「繁榮香港」,還要推動建設和諧共生的「美麗香港」、體現主流價值觀的「文明香港」。這是「兩個建設好」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建設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實踐。夏寶龍此行或在這一層面加強中央對港的賦能。

從2021年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到2022年二十大報告,近年來在中央重要政治文獻中,香港所佔篇幅愈來愈多,所體現的戰略分量愈來愈重。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式上,更強調「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明確將港澳治理置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國家宏觀戰略高度之上。

總結而言,在這個大背景下觀察夏寶龍來港考察之行,筆者認為,中央不僅將從多個層面加強對港的賦能,也會在統籌協調的同時,進一步督促特區政府做好治理香港的第一責任人,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推進香港加快進入「由治及興」階段,在新世局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發揮獨特的戰略功能。

作者是香港正思研究院院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少波]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