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梁家權:以遊戲推動新聞業發展?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不知大家有否仍然在玩Wordle?去年初,在新冠疫情還在肆虐期間,這個猜字遊戲於短時間內風靡全球,很多人的社交媒體都被Wordle的綠黃灰格仔圖案洗版。眼見其成功,美國《紐約時報》迅速斥資將這人氣遊戲收歸旗下。一年過去,驟眼看來,Wordle熱潮似乎已有所減退,但實情如何?《紐約時報》是否做了一個錯誤決定?

最近,《紐約時報》遊戲部門主管Jonathan Knight接受了一些訪問,回顧Wordle過去一年的發展。在訪問中,Knight肯定了Wordle對報館的貢獻。具體而言,他以報章的網上訂閱人數作為指標,指出對比只看新聞的訂戶,那些有同時看新聞和玩遊戲的訂戶,更有機會持續訂閱。換言之,一個與新聞無關的遊戲,可以為機構穩住舊有讀者,甚至吸納新讀者,實在是功不可沒。Knight將新聞比喻為太陽,指出新聞內容固然是報館的核心要素,但其他配套例如遊戲,卻一樣可以為讀者帶來價值。

數碼時代下 需發掘遊戲社交面向

當然,新聞媒體附設遊戲並不是新鮮事。在紙媒時代,不少實體報章早已設有遊戲專欄,提供類近Wordle的猜字遊戲,以及各式各樣的拼字、解迷、數獨遊戲(Sudoku)等。但到了數碼時代,傳媒除了要努力維持遊戲本身的質素之外,更需要發掘到遊戲的社交面向。

文章開首提到,Wordle之所以能夠一夜間成為潮流,或多或少跟它的分享功能有關。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身邊朋友都在玩這個遊戲,自然都想參與其中,避免落後於潮流。就在上月下旬,《紐約時報》為進一步增強Wordle的社交功能,開設了一個名叫「Wordle Review」的新欄目,每日與讀者講解當天的Wordle選字,讀者亦可以留言討論,增加互動。

由Wordle遊戲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新聞和遊戲其實是存在一個頗為微妙的關係。新聞一向予人的感覺是嚴肅和枯燥乏味,與遊戲強調的新奇、好玩、刺激的特質格格不入。但在近年,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關係卻愈趨密切。眾所周知,踏入數碼時代,新聞行業開始面臨不景氣的困局,為維持競爭力和吸引新一代讀者,傳媒機構就要苦思如何革新,而遊戲似乎提供了其中一個解決途徑。

藉遊戲吸引讀者的3種做法

大體來說,傳媒借助遊戲來吸引讀者,主要有3種做法。首先,就如上文談及,傳媒可以利用Wordle等與新聞無關的遊戲,擴闊受眾群,藉此誘導遊戲玩家轉化成新聞讀者。

除此之外,在過去廿年,我們亦見到不少新聞媒體持續製作一些「新聞遊戲」(newsgames)。做法是以遊戲形式講述新聞故事,增加趣味,並利用互聯網的互動性,讓讀者透過參與遊戲從而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就主題而言,不少新聞遊戲都是圍繞政治和天災人禍,前者例如會要求用家模擬自己是一名市長參加選舉,或者代入政府官員角色去制訂財政預算,讓他們從中了解政府制度的運作(註1)。而後者則例如讓玩家代入難民身分,在遊戲中經歷千辛萬苦逃離家園。對比純文字報道,遊戲的互動過程或令讀者更能感受難民面對的苦難(註2)。

第三,新聞和遊戲的緊密關係,亦可見於「遊戲新聞學」(gaming journalism)的興起。近年,全球電子遊戲產業發展蓬勃,打機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主要娛樂。是故電子遊戲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影響絕對不容小覷,需要傳媒多加關注。

另外,傳媒透過增強遊戲新聞,亦可能有助吸納年輕讀者。雖然有研究指出,現時不少新聞工作者仍然瞧不起遊戲新聞,因為對比起政治和經濟等硬性新聞,電子遊戲似乎只屬於小眾議題(註3)。惟事實上,在過去一段日子,電子遊戲已逐漸成為重要的新聞題材。例如英國《衛報》的文化版,除了有慣常的書籍、電影、古典音樂、舞台表演等新聞,也涵蓋遊戲新聞,證明電子遊戲已開始登入大雅之堂,與其他文化工業平起平坐。而美國《華盛頓郵報》就將遊戲新聞放置於科技版,視電子遊戲為重要的科技創新。

避免喧賓奪主 考驗業界創意

總的來說,新聞行業無時無刻都要緊貼社會趨勢。隨着手機和電子遊戲愈趨普及,可以預見新聞機構未來在新聞題材、報道手法和營運策略上,會陸續加入遊戲元素。當然,如何善用遊戲配合新聞,而不令遊戲喧賓奪主,都考驗新聞工作者的創意。

註1:Garcia-Ortega, A., & Garcia-Aviles, J. A. (2020). When journalism and games intersect: Examining news quality, design and mechanics of political newsgames. 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26(3), 517-536.

註2:Plewe, C., & Fursich, E. (2018). Are Newsgames Better Journalism? Empathy, in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games on refugees and migrants. Journalism Studies, 19(16), 2470-2487.

註3:Perreault, G., Vos, T. (2020). Metajournalistic discourse on the rise of gaming jour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22(1), 159-176.

作者是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