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教大App合奏粵曲 補中小教學資源

發佈於

【明報專訊】粵劇教育納入中小學音樂課程20年,惟受學校樂器、師資所限,師生試演粵曲機會甚少。教大學者研發iPad應用程式「粵曲拍和」,供用家按照粵劇常用的樂譜「工尺譜」,輕觸屏幕上代表不同音的字(工尺),發出二胡、琵琶等12種旋律樂器,以及木魚、鈸等14種敲擊樂器的預錄聲,並提供5個線口(即定調和音階)選擇,可奏出不同曲目。教大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梁寶華稱,研發目的之一是為教學用途,供教師堂上演奏,但認為不可能取代現場樂師具生命力、現場感的表演。

內置10首工尺譜 26種樂器聲

供免費下載的「粵曲拍和」應用程式(下稱拍和App),由梁寶華及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梁智軒研發。拍和App採用「音控方格」(Expression Grid)技術,用家觸碰平板電腦屏幕便可彈奏樂曲。程式內置10首工尺譜,包括《鳳閣恩仇未了情之胡地蠻歌》、《帝女花之香夭》等,用家可按譜彈曲,有需要亦可自行載入其他PDF格式曲譜。

梁寶華表示,現時中小學校本決定如何教粵曲,普遍學生感粵曲古老、不時尚,如教師要在堂上教「拍和」(粵劇伴奏),課室未必有齊樂器,但用拍和App便可「合奏」粵曲,稱一般拍和小組約10至12名樂師,如果課室內各人手拿一部iPad,分別選不同樂器「演奏」便可。

非取代傳統樂器 稱比不上真人演奏

拍和App內大部分樂器聲均由樂師於錄音室現場演奏錄製,音質還原度高且清晰,乍聽程式產生的樂曲幾可亂真。不過,梁智軒稱,拍和App旨在教育用途,非要取代具重要價值的傳統樂器。梁寶華表示,有粵劇樂師初聞拍和App時稱「我哋將來咪冇得撈囉」,他稱不用擔心,因現場表演講求與觀眾即興互動,尤其粵劇特色是「爆肚」,程式絕對比不上真人。

除了教師適合用拍和App,業餘唱粵曲亦可用來練唱,梁寶華稱,本港學粵曲文化相當蓬勃,每年粵劇粵曲演唱會達1000場,平均每晚有3場,程式亦廣受業界歡迎。此項目獲教大「iTech Fund計劃」資助,團隊稱亦有收到捐款支持經費,初步成本約30萬元,並已獲知識產權署頒發專利權。團隊計劃收集10間學校試用的數據,了解成效,有望再改良程式。

相關字詞﹕教大 梁寶華 粵曲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