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中金彭文生:中國勞動力稱冠 規模經濟顯優勢

發佈於

【明報專訊】踏入4月以來恒指變動不大,在市場處於悶局之際,今期封面故事由中金公司(3908)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分析中國經濟前景,從中發掘投資機會。彭文生指出,目前中國人口勞動力的數量達8億至9億,是世界第一大勞動力數量的國家,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近一倍,因此規模經濟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優勢,而且此優勢可望維持20年。他認為,在現時的數字經濟時代,規模效應更加突出,騰訊控股(0700)便是典型成功例子;內地房地產仍然是供應增長較慢的行業,覺得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非常重要。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彭文生近日出席南開金融(廣東)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時指出,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上月剛履新、便在全國人大閉幕記者會上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其中特別提到中國的大規模市場,規模的優勢,故他認為,怎樣理解中國的規模經濟優勢,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近年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發表的兩份報告,一份是《創新不滅的火炬》,講的是科技創新,另外一份報告名為《大國產業鏈》,講的是全球產業鏈的演變,彭文生透露,這兩份報告裏面的一個主題就是規模經濟,強調規模大帶來的優勢。

養育小孩負擔降 帶來人口紅利

彭文生指出,過去40年全球經濟在相當長的時間上可以說是供應充足,甚至可說是需求長期的不足,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利率接近零,在歐美發達國家、在日本利率是零,本質反映供應相對需求特別充足,這裏面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紅利。

根據彭文生的分析,所謂人口紅利,並不是計算人口總數,而是可以按照年齡分為生產者與消費者,15歲至65歲為生產者,15歲以下及65歲以上為消費者,人口紅利便是「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而過去40年由於中國的小孩出生率大幅下降,令撫養小孩的負擔亦大幅下降,結果帶來人口紅利:「當時中國是一個家庭往往只有一名小孩,而兩口子都工作,最多只需要負擔、撫養一個小孩,與上一代兩口子要撫養3個、4個、5個、6個小孩相比,很顯然這一代人的負擔大幅下降,所以有很多資源去投資,我們的生活水平因此亦大幅度的提升。」

彭文生指出,中國現在人口和印度差不多,中印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國,但裏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差別──中國勞動力的數量達8至9億,比印度的4.7億勞動力高很多(見圖1),原因是印度小孩佔人口比例高,而且印度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比較低。他分析,雖然印度目前的小孩多意味着明天的勞動力多,但這些小孩成長需要時間,因此在未來10至20年,中國仍然是第一大勞動力數量國家,這就是規模經濟的基礎。

中國勞動力達8億 高印度近倍

規模經濟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人口規模,彭文生解讀《二十大報告》提及的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一般的理解來說,提到人口規模巨大時,一般想到的就是負擔重、不容易實現現代化。其實人口規模也可以是個正面的因素。舉個例子,除了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裏講的依據人口分工,從生產來講,一個汽車製造廠年產量10萬輛,一個是年產量100萬輛,你說哪一個生產的單位成本更低,很顯然在同等條件之下是生產100萬輛的單位成本更低,因為有一些固定成本、基礎設施分攤到每一輛車,那這個單位成本就更低了。」

中國製造業一哥地位 美難動搖

彭文生認為,要分析中國未來的潛力,可從國際貿易視角來解釋,首先要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現在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和出口中心,原因到底是什麼?」他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規模大、效率高:「全球製造業產能怎麼佈局,要看生產成本加運輸成本,中國的規模使得很多東西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很低,即使考慮了運輸成本,在中國生產運回美國仍然比在美國生產更有效率。」

未來在逆全球化的時代,彭文生預測,大國規模的優勢可能就更加突出了:「這個『突出』不是比過去更好,我相信在逆全球化的時代,從經濟層面來講所有人都受害、所有人都受損,但是我認為小國受損的程度更大」。至於有分析認為美國可以結合其盟國,令日後製造業規模比中國大,彭文生認為,這個世界變化很快,沒有絕對的盟國:「今天即使是朋友,明天也可能變為敵人,再好的盟國,在逆全球化時代都是有政治邊界的。」

中國發展數字經濟 擴規模效應

另外,彭文生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現在很多人享受過去很難想像的生活便利:「像外賣、速遞,你坐在家裏不需要到超市、菜市場去,菜、水果就可以送到家門口。你感覺不舒服,你買點藥,可以給你送到家門口,這是過去很難想像的,當然這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衛星定位、遠程智能手機。但我們也要想想,這個世界好像最便利的只在我們中國,發達國家雖然也有這個技術但沒有那麼便利,為什麼?因為我們人口多,一個小區的這幢樓,這一幢樓的住戶的外賣、速遞生意,估計就足以養活至少一個外賣、速遞員。我們這個小區有多少幢樓?我們這個城市有多少小區?但你想想如果在人口稀少的地方,能有這樣的經濟效應嗎?能如此的便利嗎?」他續說,規模效應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普羅百姓能享受更好更便利的公共服務,例如高鐵及國防。

彭文生分析,數字經濟發展擴大規模效應:「因為數據、數字產品的邊際成本很低,例如騰訊在開發微信時,開發階段有一定的開發成本,但開發出來以後,隨着微信被廣泛使用,這個邊際成本幾乎是零,所以它的規模可以做得很大,中國幾乎所有的成人都使用了微信。但傳統經濟不一樣,你生產汽車的規模大了以後單位成本確實是降低的,但不可能低到零,你多生產一輛汽車就是要增加成本的,所以數字經濟從技術層面來講放大了大國規模的優勢,即在數字經濟時代規模大的經濟體比規模小的經濟體就更具有優勢。」

回顧經濟學的歷史,彭文生指亞當史密斯在《國富論》強調分工,其實就是規模經濟效應,到今天人類社會的發展,規模效應是愈來愈突出的:「在農業經濟時代生產要素主要是勞動力和土地,這個世界上最不規模經濟就是土地,技術進步再快,土地供應就那麼多。到了工業經濟時代,製造業生產性資本,規模經濟就開始突顯出來了,剛剛講年產10萬輛汽車和年產100萬輛其規模成本是不一樣。到數字經濟時代就更加突出了,規模經濟的力量就更大了。」

互聯網平台促進外部規模經濟

過去3年內地政府加強監管互聯網平台公司,彭文生分析,在數字經濟年代平台企業規模大了,的確會令人擔心壟斷問題,而他認為,可以從規模經濟的兩個概念——內部規模經濟及外部規模經濟來分析:「內部規模經濟是單個企業規模做好,某個產品或某幾類產品在數字經濟時代甚至跨行業,其規模做好、提高效率,但這種內部規模經濟做大後可能帶來壟斷的擔心,即反過來它可能會阻礙新的創新,一個企業做得很大後,佔有很多社會資源,擠壓了初創企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

「外部規模經濟就不是指單個企業的規模,而是在外部企業與企業之間、社會分攤的成本比較低,產業的集聚效應、上下游的聯繫以及公共服務單位成本的下降,包括國防費用的分攤。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可能更注重促進外部規模經濟對總體效率提升的影響。數字技術的發展也更容易促進上下游的集聚效應,我所講中國經濟發展未來規模經濟的優勢,不僅僅是說某一個企業、單個企業做大,更重要是大規模所帶來的集聚、產業集聚、公共服務成本分攤,基礎設施成本分攤,這樣所帶來的總體效率的提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

相關字詞﹕騰訊(0700) 規模經濟優勢 中金公司(3908)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