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徐英偉:全球暖化不能等 能否加快推動綠色運輸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全球暖化問題談論多年,對大家的影響亦趨明顯,如天文台早前公布在氣候變化下,香港近年錄得極端酷熱天氣警告的日數屢破紀錄,去年更超過50天,亦不排除重現超強颱風襲港,長遠對香港有一定威脅。全球愈趨重視環保、減碳,不同國家及地區也訂立碳中和目標。

全球暖化除了令極端天氣出現的機率增加,近年亦有不同研究指出,持續的氣候變遷會引發不同病毒和傳染病的傳播,例如溫度上升令帶瘧疾的蚊子數量增加、活動範圍擴大,更多前所未見的病毒亦可能出現;近日更有外國研究指,全球暖化或令北極冰層增加病毒溢出及傳播風險,問題不容忽視。

應對全球暖化和氣候危機是全球共識,特區政府前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為實現碳中和訂下策略和目標,並提出4個範疇的減碳策略,包括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

交通運輸是本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佔整體碳排放量約兩成。其實香港政府早在前特首曾蔭權年代,已知道電動車的發展大趨勢,於2009至2010年施政報告就提出長遠要令香港成為亞洲區內最廣泛使用電動車的地區之一。

國家的電動車產業發展迅速,截至去年底,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已逾1000萬輛,充電基礎設施已達520萬台,按年增長近一倍。儘管增長迅速,但國家能源局亦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面對的困難與不足,下一步會與相關部門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政策協同,優化充電網絡規劃及破解充電難題。

近期國內多個城市推出多項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措施,例如成都市政府早前發布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實施建議,目標是2025年建成各類充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6萬個;新建築物及新公共停車場須落實15%至25%充電設施配建要求,新建住宅更須100%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

港充電器供不應求 拖慢推廣步伐

深圳政府亦提出進取策略,包括大幅資助巴士營辦商及的士加快換電動車。現時該市運行的巴士和的士及網約車都採用電動模式,亦有清晰目標推動政府及公營機構使用電動車。在充電成本上,深圳早於2018年為電動車充電費定下價格上限,降低車主日常成本;亦為電動車製造商或代理商提供資助,處理回收的舊電池。深圳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達77萬輛,佔全國5.9%,預計到2025年將達100萬輛,充電峰值負荷超過160萬千瓦。

香港要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化,10多年前可能科技還未成熟,導致科技追不上政策;但今天處理配套問題更為重要,否則變成政策追不上科技。截至今年1月底,全港約有4.9萬輛電動車,佔車輛總數5.3%;至去年12月底,全港有5434個電動車充電器供公眾使用,供不應求問題嚴重,拖慢推廣電動車的步伐。公共運輸有沒有更大空間?運輸署指本港有逾1.8萬輛的士,日均載客量近100萬人次,但全港現時只得兩架純電動的士營運。筆者早前向的士業界朋友了解電動的士的發展困難,他們表示香港快充器不足及充電時間長,難推動業界轉型。

單打獨鬥 無法成功

如何將政策化為行動,至為重要。由單一部門負責,有執行上的困難。從稅務及財政上的政策優惠,到運輸配套及公私營交通運輸行業規劃和發展,到未來新建築及舊有配套提升和轉型的規劃要求等,從內地經驗了解到,都不是單打獨鬥能夠成功推動的。

筆者最近與政商界朋友都了解到,通關後內地加強了來港考察學習,尤其是了解香港經驗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過去推動的減排策略,已有很好進展和成果;而內地不少城市的高速發展經驗,也值得我們多了解和學習。全球暖化不容忽視,要保留更好的地球給下一代,相信如果地球懂得說話,可能會說「唔使急,但最緊要快」。

作者是前民政事務局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徐英偉]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