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科大嶺大城大 內地教員較本地多 嶺大:內地學者教研多元 城大:本地學者所指為何?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報早前報道,8間資助大學的「本地」教員在過去4個學年持續減少,「中國內地」背景教員則明顯增加。教資會回覆本報查詢的數據顯示,在2021/22學年(上學年),科大、嶺大及城大的內地教員多於本地教員,其中科大逾45%教員是內地背景,比例為八大中最多。科大表示,招聘時按申請人的學歷、學術成就等因素甄選。嶺大副校長莫家豪認為,內地學者涉獵的研究與教學領域較本地和外國學者更多元,對大學而言相當吸引。

明報記者 鄭啟智

45%內地教員八大中最多

科大:一直積極全球延攬

數據顯示,本港6間資助大學的內地教學人員比例全超過三成,教大及浸大除外;其中科大、嶺大及城大的內地教員比例均多於本地教員,亦較來自其他地區的教員多(見圖)。科大本地教員比例在過去5年均維持在16%至17%,遠少於內地教員約四成的水平。科大表示,該校一直積極在全球延攬人才,招聘教員時會按既定指引及程序甄選,包括申請者學歷、學術成就、發展潛能及其他相關學術因素。

莫家豪:配合灣區亞洲發展

城大及嶺大的本地和內地教員比例則於過去5年「逆轉」,前者2017/18學年的本地和內地教員分別佔比31%及27%,2020/21學年「逆轉」,2021/22學年變成27%及34%;後者的本地和內地教員在2017/18學年同為31%,此後內地比例一直較高,2021/22學年則分別是25%及39%。

嶺大副校長莫家豪表示,嶺大招聘時主要審視申請人學術水平、是否切合大學發展方向及未來教研需要,不受國籍影響。他稱,內地學者的研究及出版論文的能力強,涉獵的研究和教學領域較多元,切合嶺大的跨學科發展方向,加上該校計劃在大灣區和其他亞洲地區發展,具內地經驗的學者具優勢。他補充指嶺大整體教員人數少,近年實際增聘的內地學者不算很多。至於本地學者持續流失,莫家豪解釋是受退休潮和移民潮等多項因素影響,但應徵的本地學者未見減少,強調很樂意聘請本地高水平學者。

城大回應本報查詢稱,招聘教員着重人品學識,不論性別國籍,城大有既定程序和機制處理事務,外界不應干擾大學的學術管治;又稱香港是國際化都會,反問「『本地學者』所指為何?是指『香港原居民』嗎?如是,請問香港有多少人為『香港原居民』?」

浸大內地人數比例同減

教大本地比例52%最高

八大當中,只有浸大的內地教員人數及比例同樣下降,由2017/18學年共90人、佔25%,跌至上學年的74人、佔19%,是八大當中最少;同期本地教員佔比維持48%,實際人數由177略增至188。對於內地教員為何減少,浸大回應稱一向從本地、內地及其他海外國家或地區招聘教員,相關院系部門會根據教學、研究和發展需要,釐定職位所需的學術、專業、經驗和其他要求評審,確保聘用最合適人選。

其他大學方面,上學年理大、中大及港大的本地教員略多於內地教員,教大的本地教員比例是八大當中最高,達52%,內地教員則佔23%。港大和教大均表示,招聘程序是擇優而錄,國籍並非考慮條件。中大稱招聘是放眼全球和用人唯才,不限於本地或內地學者;理大稱該校積極從本地及全球招聘各領域優秀學者,配合大學發展及推出新課程,提升教研水平。

相關字詞﹕莫家豪 內地學者 本地學者 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