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情緒診所:走出傷痛 靜默陪伴勝千言萬語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多了關注生死教育,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死亡。生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提供哀傷輔導的資源卻嚴重缺乏,令有需要人士得不到即時適切的幫助。

尊重每個人的步伐

我過去20年在醫院工作,一直有機會與晚期病患者和家屬同行。每宗個案都令我印象深刻,亦感激大家對我的信任,與我分享在面對病患和死亡時的心情起伏。

近年開始從事生死教育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哀傷的面貌,明白經歷哀傷的意義,以及了解喪親者的需要。每次在講座或課堂上總會被問到兩個問題:

1.究竟經驗哀傷的時間有多長?

2.哪些是適合的安慰語?

如果細心一點觀察,每個人經驗哀傷的時間都不一樣,最重要是尊重每個人的步伐。很多人不明白為何經過了一段長時間,身邊人仍走不出傷痛。要知道人最珍惜和最看重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連結,當死亡發生,那一刻所有的事情像斷了線一樣,那種痛苦和哀傷情緒其他人是難以理解。

安慰言語非最重要

去年出席了好友母親的喪禮,她之後跟我分享母親患病晚期時很多生活點滴,令她最感安慰是有社福機構定期探望和陪伴,甚至是喪禮那天機構職員也親自來送別,令她感到人間溫暖。我想起以往在醫院工作時,差不多每個月出席2至3個喪禮,那一刻我並沒有說什麼安慰言語,有時只是輕輕握着對方的手,或坐在一旁默默陪伴。每一次喪禮過後,當我做喪親輔導時,家人都會提起這個小片段。哀傷者最需要的並非一些言語安慰,靜默的陪伴反而勝過千言萬語。雖然陪伴看似輕而易舉,但又有多少人願意付出時間送出這份無價的禮物?如果你身邊朋友正處於哀傷狀態中,請尊重他們的步伐,不要急着叫他們走出來,因為哀傷裏帶着對逝者的愛,你的陪伴已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思念常在,愛永存。即使眼睛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我們和至親的關係永遠不變。

文:李泓(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相關字詞﹕親人逝世 親人離世 生死教育 情緒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