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推基層醫療 陳肇始倡建數據分析辦事處度成效 楊紫芝形容港府進度慢如「擠牙膏」 (18:05)

發佈於

為改革本港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系統、整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醫衛局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成立基層醫療署等。前食衛局長陳肇始出席一個高峰會時指出,推動基層醫療同時,量度各方案成效、持續監察市民健康相當重要,建議成立數據分析辦事處。

逾30年前曾受政府委任探討基層健康工作發展方向、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楊紫芝表示,港府多年來針對基層醫療下不少功夫,「惟做得好慢,好似擠牙膏咁」,對於藍圖面世感到相當高興。她認為推動基層醫療將有數項挑戰,包括「市民有病一定要看專科」、醫科生認為成為專科醫生比較吃香、公私營醫生就轉介專科病人要制定指南等。

推「一人一家庭醫生」 雷操奭倡設醫生KPI 林哲玄指缺社區醫療網絡

曾任醫管局聯網總監的港大醫學院院長資深顧問雷操奭則認為,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時,可仿傚英國對醫生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如治理病人成效顯著可獲額外資助等。他補充,專科門診醫生與家庭醫生現時缺乏溝通,導致部分家庭醫生憂慮未有能力獨自處理轉介病人,建議促進兩方面溝通、為家庭醫生提供更多訓練,以釋除顧慮。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亦形容,家庭醫生現時缺乏社區醫療網絡,難聯繫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服務提供者,猶如「單打獨鬥」。為進一步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林建議專科門診可要求新症病人必須提供家庭醫生名字、向業界清楚說明慢性疾病由專科門診與家庭醫生共同治理的原則。